转眼间,距离参加青年律师领军人才训练营第四期活动,已经过去三个月了。近来总想提笔,将关于青训营的点点滴滴凝结于字里行间,以回忆,以珍藏,以感悟,以分享。但因为工作原因,东奔西跑,辗转四方,直至今天才能静心端坐,将三个月前那一周的美好时光在眼前一一重现。
青年律师领军人才训练营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发起组织,旨在培养行业青年领军人才的大计之一。面对如此“高大上”的规格和主题,年初接到入选青训营的通知时,我就充满了欣喜和期待。欣喜,是因为我有幸得到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提升机会;期待,是因为我将幸会一批志同道合的律界青年。
风翻白浪花千片,雁点青天字一行。6月初,在山清水澈、风光旖旎的雁栖湖畔,我走进了期待已久的“青训营”,开始了“黄埔四期”的难忘历程。
记忆之一:藏龙卧虎
到达青训营首晚,四期全体学员见面会。来自全国31个省市60余名青年律师齐聚一堂,拉开了青训营活动的序幕。在最初的自我介绍环节,我就被震撼了,如果说“年轻”是同学们的优势之一,那么“才华”更是他们最闪耀的名片。这里有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,也有律所管理中的行业精英。平日里,他们在律所、行业协会和社会生活中各显风采;集训中,他们在每天的早间微论坛、夜话分享、辩论赛中尽展才华。
各异的成长经历、参差的执业环境、多样的业务领域,使得他们从不同角度、不同层面谈出了青年律师的成长之道,提出了对律师行业管理的真知灼见。而唇枪舌战的辩论赛中,他们在常有成熟与稳重之外,又多了几分机智与激情。再看拓展训练、联欢晚会,同学们把运动天赋、艺术细胞展现地淋漓尽致。这是一群既追求事业,又懂得生活、热爱生活的人。
莫道君行早,更有早行人。青训营里藏龙卧虎,人才济济。
记忆之二:魔鬼训练
我也一度曾盘算,抛开手头繁忙的工作,也许可以利用在青训营的学习之余,好好给自己放松一下。谁料想,节奏之快、强度之大、力度之足,远远超过了我平日里的工作。
青训营的日程是这样的:每天早上5:30起床;6:00集合晨练,4、5公里的晨跑;8:30开始进入一天的学习,微论坛、专家授课;晚上夜话分享、准备辩论赛、排练节目……,每天凌晨才能入睡,一天能睡上4、5个小时,算是奢侈的享受了。
青训营中的“拓展训练”,是对体力与智力的锻炼和考验,对于平日里很少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来说,大汗淋漓、气喘吁吁,真是“累并快乐着”!
更让人觉得疯狂的是——辩论赛,两个辩题,在正反方不确定的情况下,只有一天的准备时间。而这一天,还要除去白天上课和晚上沙龙分享的时间。时间少,任务重。同学们几乎都是挑灯夜战,有的甚至彻夜不眠,反复演练,积极备战,为了集体的荣誉,大家真是蛮拼的!
七天的生活天天如此,以至于有人称青训营为“魔鬼训练营”,但经历了“魔鬼训练营”的我们,才会深切感受到沉淀和升华的嬗变。
记忆之三:精神盛宴
为期七天的青训营学习中,每项课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正如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“久违了的专注,丝毫没有瞌睡感”。这就是青训营最大的特色之一。
此次培训的内容不同于律师一般性培训,突破了律师业务的界限,训练的不是技术,而是思维。从对律师行业的讲解、经济形势、法治态势的分析,到对礼仪社交、领导力、管理能力的培养,着实是一场多学科、多领域的大讲堂。
晚间的交流分享,大家也打破了业务的壁垒,从行业发展、社会动向等角度带来了新的思想。
这样的培训,拓展了视野,开阔了思路,让我们跳出法律,从政治、经济、历史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,以更新、更高、更远的视角,推动律师行业发展和法治国家建设。
记忆之四:难忘友情
青训营的七天,收获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同学间的友情。
七天里,我们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律师,从陌生到熟悉,从同行到兄弟姐妹,在学习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
拓展训练上,我们相互帮扶,团结一心。辩论赛中,尽管上场人数有限,但同学们都自愿帮助打比赛的同学找资料,破辩题,当陪练。生活中,很多同学带来了自费购买的地方特产,与大家分享美食,为紧张的学习增添了几分悠闲。临别时,我们依依不舍,相约再聚。分别后,我们保持交流,互促互进。
今天,当我用笔记录这过去的美好时,也有挥之不去的伤感。在青训营结束的两个月后,传来一位同学离世的噩耗。悲伤之情难以言表,唯有祝福他在天国一切安好!
再见,难忘雁栖湖畔的欢声笑语,难忘青训营四期的美好时光,难忘我亲爱的各位同学们!你我有约,来日再相逢!